我忘了自己是怎麼開始喜歡張曼娟老師的。一如我也從來不記得,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文學,以及喜歡蘇東坡,甚至是,喜歡小王子。

一切大概在冥冥之中慢慢地循序漸進,只是,當我發現時,我已經喜歡上這一切,後來我也無法再去追究原因。

每回看見張曼娟小學堂在季節變換中,進行著精心設計過的課程,都讓我心生羨慕,覺得那些孩子好命極了,小小年紀就能感受到中文的優美,明白到文字的堆砌,原來是可以如此貼近心靈的。

當身邊的同學與朋友陸續進入禮堂,接著懷孕生子,我邊感嘆著歲月不饒人,邊驚嘆養育小孩需要的花費及心力,然後信誓旦旦在心裡告訴自己,我拒絕這樣的生活壓力。

可是,這個時候,我仍多麼願意,生養一個懂事的小孩,在和風徐徐吹來的天氣裡,送他/她進學堂裡去學習那千年來的道理與文字裡的溫柔,接著在課堂後,我們手牽著手漫步回家,邊分享著今天的心得,聽他/她滿足的告訴我,今天又學習到了什麼。或許,我們也能在晚風吹拂的夜裡,背誦起詩詞,點綴燦爛的星空。

我自己是喜歡文學的。從幼稚園時代,大字不認識幾個,拼湊著注音符號,不懂字裡行間的意思,卻開始背起唐詩,只覺得因為押韻,念起來好聽極了。國小四年級也因為無意間讀到的江城子讓我開始喜歡蘇東坡。

閱讀習慣是父親培養起的,幼童時期,每每假日爸爸總會帶著我和媽媽到郊外踏青,然後,到書局買幾本書做為當日的戰利品,當時有個只大我三個月的堂姊,彼此又住的不遠,我們會交換著看書,看小叮噹漫畫,也看智商一八O、一萬個為什麼、安徒生童話、基度山恩仇記......等,還看項羽、朱元璋等人的傳記,這要感謝編著兒童讀物的作者群們,讓原本可能極為沉悶的偉人傳記,變得生動萬分,我才能耐住性子繼續閱讀完畢。逐漸成長後,很幸運認識周遭的同學,有比我更好的閱讀習慣,讓我覺得自己永遠不足,因而藉此督促我,使得我的閱讀生涯除了偶爾偷懶外,幾乎從不間斷。

吸收久了,會有許多想法在腦海裡亂竄,還好平時也會稍稍與人討論一些心得,看見一本好書,也迫不及待想與人分享。我有很棒的朋友,偶爾會在彼此對談之間,插入一些曾經閱讀過的字句,以更深入表達自己的意思,彼此也能很快了解對方字裡行間的意義,我深深的覺得,這樣的知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。

後來,書寫逐漸變成一種習慣,也讓我學會如何使心情沉澱,曾經某個深夜裡,我敬愛的娘〔乾媽〕曾經說過的,寫作的人不會孤獨。是的,我永遠不會孤獨,因為在閱讀與書寫之中,我永遠有最好的心靈調劑。

幸運的是,偶爾為之的創作,投稿在地文學青年徵稿,竟被青睞,後來文化局也將入選作品集結成冊。收藏的書櫃中,如今也放置著自己的作品,當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組合,被排列成印刷品,很是一種奇妙的感覺。

是徐志摩說過的,「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;得之,我幸;不得,我命;如此而已。」

對我而言,靈魂伴侶未必一定要是另一半,有個心靈相通的人,是一生莫大的幸運。我想我很慶幸,我知道自己的在乎的是誰,而我也一直珍惜著。除此之外,書籍也永遠是最棒的伴侶。

這是我的閱讀人生,我一直且行且珍惜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ijay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